不知从何时起,机器人热度狂飙,成了各个领域的香饽饽,不管是工业自动化、医疗、日常生活服务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工厂实行工厂自动化大量使用机器人代替劳工进行作业。以医疗机器人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也已进入试用阶段,医药健康体检机器人现也已在全国投放运营。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机器人的身影,扫地机摇身一变成为了扫地机器人,餐厅也启用机器人服务员进行点菜、上菜。甚至在车载应用领域,也出了个车萝卜牌的HUD智能车载机器人……
缘何大家都爱和机器人三个字沾亲带故? 随着机器人热浪的来袭,各色挂名机器人的产品满天飞,渐渐迷乱了大家的双眼,如何界定产品是“真实力”还是“炒概念”?这是科技在进步?还是产业乱象?
概念热背后的市场现状
目前,机器人市场中的家庭智能机器人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功能型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二是社交陪伴型机器人(如优必选Alpha、小优等);三是仿生机器人(如本田Asimo、索菲亚等)。其中,社交陪伴型机器人是当下市场中的主战场。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这场机器人(尤其是陪伴型机器人)的热潮背后,市场存在有四大导向因素。
其一,资本市场热度高。目前海内外市场非常看好家庭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尤其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4-2-1家庭比例不断升高,幼儿陪伴/教育、老龄人看护等类型的机器人将备受瞩目。
其二,概念营销,产品需要有力卖点。以机器人概念作为产品包装可以看作是一项正常的市场行为,这是因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主要走2B市场,关键在技术,而2C层面的家庭机器人,在面向市场时则需要一个有力的卖点。凡豆信息科技总经理朱晓明表示,机器人是个非常好的噱头,因为它给予人的想象空间与期待是无穷的。
其三,用户对机器人产品的喜好度更高。从智能机器人的角度出发,如同多数人喜欢将宠物视作家庭成员,具有智能化拟人化属性的机器人产品,会更容易提升用户对它的喜好程度。
其四,机器人是进入家庭的最佳角色与入口。从被动到主动为用户服务,可移动、可交互的家庭机器人或许能成为家庭IPC的最佳落脚点。此外,机器人非常适合作为智慧家庭中的控制中心,可以打开脑洞试想下两种场景,一种是通过手机/遥控器来完成灯的开关,另一种是当你对着小机器人说“帮我把灯打开行吗”,随后机器人通过中控完成操作,交互感及体验会非常好。
企业突围 三大要素成关键
上文谈到,好的机器人产品需要市场定位与技术相匹配,这是因为家庭机器人(尤其是社交/陪伴型机器人)必将是一个细分市场,而现阶段的产品多是基于手机/平板的成熟解决方案来实现基本功能,缺乏针对性。
事实上,机器人有三个核心的要素——感知(即人机交互)、认知(即大脑/人工智能)以及动作。
感知,是通过传感器来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过程。以图像识别为例,香港视野机器人公司实现了在野外几公里范围之内,可利用摄像头识别“暗火”(即肉眼看不见的火焰),当发现有森林大火特征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报警,很好地满足了特定场景的特定需求。
认知,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转化为经验的过程。IBM Watson的做法是将所有数据打碎成元素,在不同元素间建立相应的链条关系,当Watson获取到外界的提问时,同样将问题碎片化、元素化,匹配寻找吻合度最高的内容作为答案。
曾任百度大脑计划的负责人余凯同样相中了人工智能,在离职后创办了地平线机器人公司(HorizonRobotics),致力于生产机器人专用的“大脑”芯片。
此外,谷歌也有人工智能方面的声音发出。据悉,谷歌曾做过一项实验,它让人工智能系统学习识别海量的猫咪图片后,成功绘制出了一个系统自己所理解到的猫咪,这已经达到了一个三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最后是动作,即机器人的行为控制能力。优必选Alpha机器人通过舵机转动关节,以实现16个自由度的弯曲、扭动,可有效模仿人类直立行 走、奔跑、做俯卧撑以及跳舞等动作,仿真度较高,对于市场而言已拥有足够卖点,据悉,优必选今年已接到了10万订单(下一步需要考虑如何增强用户黏度)。
总结
机器人的发展是一个趋势。我们正在从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DT(DataTechnology)数据时代。未来,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成为催化科技突破的关键领域,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为产业结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明带来新的变革。工业时代把人变成机器,DT时代则把机器重新变成了人。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是为了满足国家安全、民生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并努力把服务机器人产业培育成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纵观整个中国市场,智能机器人已呈现出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随着国家对智能型机器人的大力扶持,机器人的时代将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