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是最快速、最容易、最优秀的工业品选型网站! 免费热线:400-997-9962 首页 客户入口注册 帮助收藏本站供应商入口

如何提高中国制造“含金量”?

KYY (快易优) 2015/8/26 15:58:05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所形成的风暴席卷全球。而中国也是这场风暴的参与者之一,广阔的市场、庞大的需求空间、完善全面的工业体系和充足且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所形成的低压区强烈吸引着各种要素。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配合新能源和、新材料和新商业管理模式的变革都疯狂向这个台风眼汇聚。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又一次的站在了十字路口。胶着于结构调整期的中国制造企业,是到了该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如何提高中国制造“含金量”?


透过2015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有人也许会为中国制造舒口气。与去年相比,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的制造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有提高。不过,当看过新近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又难免沮丧:同是制造业,世界500强是营收利润率和企均利润的“状元”;而中国制造,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却只能让位于银行业。


中国制造弱在哪?数据给出了真相:世界500强营收利润率和企均利润最高的建筑业和农业机械业,营收利润率为26.4%,而在中国500强这两个行业仅约3%。由此可见,中国制造,弱就弱在利润稀薄,“含金量”不高。大而不强,盈利能力差,正是中国制造的瓶颈所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意味着在国际竞争中就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制造业重新回归,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想在世界制造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尽快完成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而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放弃此前粗放式发展的道路,中国制造才能抓住振兴机遇,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重构中变劣势为优势。


世界500强中的制造业,与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制造业,盈利能力差距甚远,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能力的高下。有个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当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时制造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达到5%以上时才有市场竞争力,而我国制造业仅为0.85%。创新投入不足甚至没有投入,是中国制造业难以突破利润稀薄困境的原因。


缺少研发创新的高投入,自然无法享受创新带来的高回报;舍不得真金白银投入研发,中国制造“含金量”自然也就低。长期依赖技术引进和模仿制造,中国制造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当人口和资源红利消失,也就意味着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难以维持,中国制造的发展道路也就越走越窄。而要扭转这种颓势,唯有在创新这个要素上下工夫。


正是意识到这个关键点,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将创新驱动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它不仅从战略层面为中国制造设定了指引和遵循,更是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的升级版,力主在2025年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战略推动下,驱动创新的各种要素必然更加完备:人才支撑会更给力、知识产权保护会更完善只有加大创新投入,企业才能换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才能赢得长足发展。


上一篇:机械工业增速超预期下滑 “稳增长… 下一篇:微软机器人“小冰”重回微信 能否…
分享
建议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