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机器人发展,不再局限于那种大型的用于焊接、喷漆、搬运的工业生产线专用机器人,而是研发更小巧、更灵活、更能受到广泛应用的机器人,同时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性价比较高的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它能够根据各种领域的实际需求,灵活改变机器人。
机器人的价值,最开始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而受到全球认可的。尤其是在汽车与电子制造产业领域中大受欢迎,机器人的安装使用,带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增长。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可编程控制器等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德国“工业 4.0”战略旨在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伴随德国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因为制造业是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机器人,例如,如今的汽车产业、电子制造产业的大规模量产技术中,大量采用着各种机器人;另一方面,Google等互联网企业向机器人产业的涉足,为机器人产业环境带来了剧变。这些变化,将使机器人开始应用大数据实现自律化,使机器人之间的实现网络化,物联网时代也将随之真正到来,机器人也将不断地升级为智能机器人。
目前,日本在机器人生产、应用、主要零部件供给、研究等各方面依然在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优势,依然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机器人产值约为3400亿日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安装数量(存量)约3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而且,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重力传感器等,占据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应用于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主要是嵌入到大规模的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多的应用于三品产业(食品、 化妆品、医药品)行业,以及更广泛的制造领域、各种各样应用环境的服务领域、中小企业等。
为此,未来的机器人发展,不是那种大型的用于焊接与喷漆的生产线专用机器人,而是研发更小的、广泛应用的机器人,同时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性价比较高的机器人。也就是,要根据各种领域的实际需求,灵活改变机器人。为了加速机器人的普及应用,机器人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用户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出更有效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