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是最快速、最容易、最优秀的工业品选型网站! 免费热线:400-997-9962 首页 客户入口注册 帮助收藏本站供应商入口

“中国制造”未来30年,好与坏

KYY (快易优) 2015/10/29 16:05:00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起的一项调查(2002人参与)显示,对于“中国制造”的未来30年的发展,67.0%的受访者坚信,“中国制造”会走向“中国创造”。

过去30年里,“中国制造”取得了瞩目成就,然而,随着科技因素逐步成为制造业的竞争利器,人口红利、原材料等中国制造的驱动要素正丧失优势,中国制造的现状并不乐观。

目前,“中国制造”还存在哪些不足,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调查中,61.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目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质量品控不严、粗制滥造。45.8%的受访者指出,“中国制造”长期在低端徘徊、被剪羊毛。44.5%的受访者认为,过于重视眼前利益、整体缺乏匠人精神也是“中国制造”内功弱的体现。

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还存在产业利润低、依赖人口红利(38.2%)、高精尖技术掌握有限(33.9%)、“市场换技术”战略错误(31.2%)、自主产权少以致长期面临壁垒(30.6%)和产能过剩和浪费(28.6%)等严重问题。

曹年(化名)先生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软件产品的研发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曹年反映,中国软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主要问题在于行业混乱。“各种价格战、广告战等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内很难出现一家领头羊。另外,我们对专利保护这块不够重视,你的创新很快就会被人模仿,对手会用更低的价格打败你,创新的成本太高了”。

据曹年反映,这种状况也在所有科技领域也普遍存在,“大疆和银河超级计算机的成功毕竟是少数,像航天领域的核心材料和元器件,数控机床等很多相关工业设备,我们仍长期受制于人。这种掣肘只能靠自身从内突破,想靠市场或合作换,只会越来越糟”。

调查中,85.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应该坚持自主研发各项高精尖技术,这样才能够逐步占领国际分工中利润丰厚的环节。60.8%的受访者进一步分析,只有国产能力提高了,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才会降低。因此,任何领域的自主研发虽然投入大、周期长,影响却是深远而具体的。


上一篇:ABB亮相2015亚洲动力传动展 下一篇:机器人产业迎来智能化时代
分享
建议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