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8年前,比尔·盖茨就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中预言:机器人领域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只要机器人进入普及化生产的轨道,这场革命就将像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正像比尔·盖茨所预言的,目前居于机器人领域领先地位的美国,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已经从每台售价几万美元降到2000美元以下;机器人像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计算机一样,走进了美国人的日常办公和普通消费者家庭。
11月23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出席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时,宣读了习近平主席致大会的贺信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明确表示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我们愿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
习主席贺信中这个明确信息,预示着未来十年乃至三十内,中国将有更多相关的扶持政策、资金和资源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倾斜。机器人及其相关产业,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相比之下,机器人在中国的增长虽然势头非常强劲,但仍然存在两大问题:
一、使用密度超低;
二、服务机器人目前尚未突破瓶颈;
近几年来,国内机器人每年的市场增长率已经超过了50%,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保持着体量与增速均全球第一的地位。
但是,就机器人的使用密度而言,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就是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也比不上,目前只达到0.3%,99.7% 还是人工作业。
服务机器人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有别于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职能,服务机器人的本质在于“服务”。
服务机器人可分为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