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川电机来说,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它迎来了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一百年前的1915年,当时的安川电机仅仅是一个专业生产电动马达的合股公司——安川电机制作所,而这则奠定了安川电机之后成为全球领先电气制造商的创业基石。
当时,这家制作所由“安川第五郎”创办,顾名思义,他正是安川敬一郎的第五个儿子。他励志,“通过与同行业者的相互合作,帮助日本摆脱对国外机械产品的进口依赖,走上向国外出口之路”。
正如很多创业者在初期遇到的困难一样,安川第五郎也遇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惑。晚年的安川第五郎曾回忆当初青涩的想法:“只要产品优秀就一定会有订单的经营理念,在现在看来也许只是单纯浅薄的书生论吧”。当时,安川电机的订单几乎被日立和芝浦(如今的东芝)所挤占,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产品大量积压。束手无策的第五郎只得向父亲发出求救信号,靠着关联企业“明治矿业”销售的产品勉强度日。
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本就已奄奄一息的安川电机制作所。1929年10月24日,美国上演“黑色星期四”,纽约股市暴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作为全球重要资本市场,日本当然也无法独善其身。上世纪30年代,日本遭遇“昭和经济危机”。大环境给本就门可罗雀的安川电机制作所加上一层沉重的负担。
历史上很多著名科学技术的进步均源自于人类的灵光闪现,安川电机的技术发展也不例外。在安川的电机演进过程中,有个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事件——开发出世界首款直流伺服电机Minertia。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对于世界电机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历史性事件竟然源自于一次灵光闪现。
说起世界上第一台直流伺服电机,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发明者——福田光之。当时,年轻的福田在安川电机任技术工程师。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让电机完成迅速加减速是十分困难的,且电机的控制方式采用液压控制。而如果能通过改良,使得电气方式得以控制机械部件,无疑对电机的转速控制是一大进步。可在当时,这被业内认为是天方夜谭。事实也的确如此,通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试验,福田仍然不得其解,只得每天苦苦地思考着……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一天,福田和读小学的女儿一同嬉水,水波在池中荡漾,他静静地看着水波……突然,灵感在福田的脑海中涌现——如果能够把线圈贴在转子的表面,不就可以缩小转子的直径,从而控制马达转动惯量至最低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了一年时间,福田便成功了。该款直流伺服电机Minertia完全由电流电压控制,将其响应速度提升至当时普通电机的100倍。安川电机的产品迅速俘获了各大工厂的“芳心”,源源不断的订单纷至沓来。不得不说,这款电机的成功研发,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适应日本当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安川电机在发展初期为了集中精力,打响品牌,选择了精简业务范围的方式,巩固了企业品牌和技术基础。上世纪60年代,富永和郎(后成为安川电机的副社长)敏捷地观察到单一生产电机的业务模式,已经不能与当时的发展形势相适应,他大胆地决定开拓工厂全自动化领域,为安川电机之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谈到机器人,我们一定会想到“机电一体化”这个词,并且很多学校开设的机器人相关教学的课程均围绕“机电一体化”开展。可你知道这个词汇是谁发明的吗?这一技术术语最初为安川电机公司的技术人员森彻郎于1969年首创。为了总结在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安川电机将此先进模式称之为“机电一体化”,并申请将“机电一体化”进行了商标注册,这些足以说明安川电机在机电一体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1971年,安川电机开始发展机器人事业。电机以及控制装置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得到好评, 正因为当时已具有生产可以搬运非常重的材料的自动搬运装置的能力,虽说还不能被称为机器人,但安川电机认为“必须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发展机器人事业”。
三年后,安川电机便在东京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机器人展上展示了日本首台电动弧焊机器人“莫托曼(MOTOMAN)”。
电动式的莫托曼打破了当时的机器人必须是油压式的常规,因此,该款机器人一下子便成为了热点。但令人尴尬的是,这款产品的订单却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价格昂贵、运行速度和马力比不上油压式机器人。
秉承着对机器人事业的信心和毅力,安川电机开始了攻坚。试验一度失败,又重新研究,试验又失败,再度开始研究……就这样反反复复历经考验后,安川电机终于在1978年生产出了日本首台全电动式工业机器人“莫托曼L10”。仅仅过了一个月,安川电机便收到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订单,并且市场上也渐渐地开始流传“安川的机器人好用、精度高”的好评。就这样,安川电机机器人的订单越来越多,莫托曼L10的诞生为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送来了新风。自此,日本各大厂商争相开始进行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机器人的速度、动力,以及精度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1980年,通商产业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宣布,将该年命名为“机器人元年”。
1994年,第五代社长菊池功任命利岛康司为安川电机机器人事业部的副部长。当时机器人事业部的业务一直进展不顺,可菊池功认为:“以利岛的那股突破力和干劲,机器人事业部一定能够重整旗鼓”。
刚上任,利岛就为事业部召集了约 500 名员工, 并且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要成为世界第一”的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后,技术人员便在利岛的指导下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电焊机器人,扩大了客户群。利岛非常重视维护客户资源,他曾经对销售人员这样说道:
“像狗一样去灵敏地发觉客户到底需要什么,就算没事也要经常去拜访客户。对于客户的要求,我们要全部答应。然后我去让开发部一定将其付诸于行动。”
团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利岛上任后的第6年,机器人每月的销售台数还只是190台,但到了第9年,这个数字就猛增至500台,终于实现了机器人业务的扭亏为盈。
安川电机的工业机器人莫托曼迅速跻身为世界品牌。2003年,莫托曼的出货台数达到1万台,累计出货台数超过10万台,如愿以偿地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2009年,安川电机成功开发出首台7轴机器人“莫托曼VS50”,该机器人超越了以往的6轴,增加了自由度,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也能实现避免与周边设备碰撞。
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安川电机,恪守质量为先的企业发展理念。作为日本先进制造业代表,安川电机的各类产品无论是销量、技术,还是市场份额,均名列前茅。截至2011年,安川电机生产的变频器、交流伺服电机、机器人三项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位于首位。
安川电机不单单关注自身发展,也关注中国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掘并培养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通过建立技术中心,安川电机在中国培养了大量的本地集成商,这些技术中心提供包括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的测试、各种机器人的培训和教育等内容,使客户享受高品质、高水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