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球之时,“云制造”已从概念走进现实。
先来看应用端,今年初上海某展会上,徐工集团携手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电信等互联网和通信业领军企业,共同发布了工业云平台——“徐工工业云”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云技术+制造”的全新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借此发力中国“一带一路”。
今年4月,沈阳机床智能云制造平台项目进驻广东江门高新区。该项目将设立智能机床协同制造中心。创新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相结合的O2O制造新模式,形成制造全流程信息化,打造生产制造新生态链。设立区域设备融资租赁总部,提供华南区域用户金融解决方案。设立区域“智能云制造”大数据中心,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实行大数据管理,实时掌握所有在华南售出设备的生产状况,合理调配过剩产能,加强企业间的协作。设立华南培训中心,联合江门职业培训机构,为本区域用户提供培训和技术程军锋辅导服务。一个全新的“i5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 在线服务 金融 大数据再制造”的“云制造”模式由此诞生。
从中不难看出,云制造的主要特点是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和定制生产。在资源整合方面,云制造能够将分散的制造资源(如软件、数据、计算、加工、检测等)集中起来,形成逻辑上统一的资源整体,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突破单一资源的能力极限。
其次,云制造能够促进产业融合,特别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云制造所依托的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等,有利于企业了解产品的销售和使用情况,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有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需求对产品的结构、功能等进行调整,并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从而促进生产与市场、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再次,云制造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传统生产模式是企业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决定生产的产品品种和数量,产品经过商业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则消除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时空障碍、交易障碍,可以用C2B(消费者到企业)模式代替B2C(企业到消费者)模式。在云制造中,企业可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柔性化生产为依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
云制造的实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营销模式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提档升级,这是云制造的重要内涵。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云制造的核心内容。
虽然云制造的核心是智能制造,但两者有一定区别的。智能制造概念主要适用于制造领域,而云制造是大制造的概念,它突破了制造业领域,从制造、销售领域延伸拓展到使用、服务等领域。换言之,云制造的外延比智能制造更宽泛。
在云制造中,工控小编要特别点名工业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业云平台能够灵活实现跨区域工业信息服务的部署和交付,是当下工程机械制造业竞争的重点。国外一些老牌的制造型企业早已将触角延伸到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业云也成为当前工程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兵家必争之地。截至今年1月份,我国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已达35.9%。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2016年我国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数分别超过4万、10万、25万、60万,年均增长超过146%。
业内专家预计,2017年工业云将迎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