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是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指数级的增长使信息设备变得更快、更廉价、更孝更轻,它还使得这些设备的性能提升到我们之前根本就无法想象的高度。不仅仅是芯片,还有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产业都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这些信息技术及装备的指数级提升和增长是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三大根本动力之一。
二是数字化网络化进步。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得信息的获娶使用、控制以及共享变得极其快速和廉价,产生出了真正的大数据,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应用的范围无所不及。因而,数字化网络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动力之二。
三是集成式智能化创新。伴随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和数字化网络化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作为共性使能技术深刻地与制造技术融合,一种全新的创新方法 集成式智能化创新应运而生。这就成为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第三大根本动力。
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突破口
周济表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他认为应重点要从产品、过程、模式、基础四个维度合力推进智能制造。
据悉,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机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轨道交通机车历经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数字化动车组的进化,目前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机械产品;电机技术这一共性使能技术所带来的另一场动力革命则曾导致了电气一代机械产品的产生;当今,数控化和智能化这一共性使能技术不仅使机械产品从电气一代跃升为数控一代 ,并正在逐步向智能一代 机械产品进化。
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装备,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宝马沈阳铁西工厂,全面应用了机器人技术;三一重工数字化车间,生产泵车等工程机 械产品,实现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智能生产,并建立可视化管控中心;西门子成都工厂实现了从管理、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制造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企业管控模式发展,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业务各要素的协同规划与决策优化管理,不仅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同时可大幅度提高制造效益、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产业模式转变或创新:一是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二是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三是催生出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模式。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 主攻方向
周济指出,新一轮工业革命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中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德国已经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如果我们抓不住这次机会,在别人进行工业4.0的时候,我们还在进行工业2.0,就要在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远远甩在后头。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机遇。我们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也就是要工业2.0、3.0、4.0同步发展。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
因此,中国制造2025 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的发展策略。也就是10年规划,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5~2020年),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部分行业和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如,大力推进数控一代 机械产品创新工程;
第二阶段(2020~2025年),大力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着力推动智能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工程。
除此之外,实现中国制造2025 要实施五大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其中,最核心实现制造业智能制造。
周济最后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 ,要加强国际合作。过去37年,中国的快速发展依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后,中国要科学发展,更要依靠改革开放,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战略,尤其要进一步加强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国的合作,共同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共同发展更加先进的制造业,造福人类,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