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是最快速、最容易、最优秀的工业品选型网站! 免费热线:400-997-9962 首页 客户入口注册 帮助收藏本站供应商入口

深度剖析“工业4.0”的里里外外

KYY (快易优) 2015/9/22 15:18:15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似乎正被各种功能最新、应用最high的APP包围着,我们俨然活在了一个人为的色彩缤纷世界里,可是等热闹过后才发现,这些诱惑力极强的体验的背后,耗去了那么多时光,换来的依然是下一轮升级。


工业制造界也不甘寂寞,德国人喊出了自己的工业4.0概念,企图引领下一波制造业潮流。冷静地想一下,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德国人说到却难以做到。


深度剖析工业4.0的里里外外


第一,工业4.0的技术体系,由机械、电子和软件构成。德国的强项在于机械制造,而电子和软件,没有几个国际领先的企业,仅靠西门子孤单苦撑。第二,M2M机器对机器,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这两块德国也不弱,应用也较为全面,形成了工业4.0强大的物质基础。可德国在互联网的标准、软件技术、系统上,只有SAP等少数企业,在一些行业发挥着引领的作用。若以世界格局作大背景,就有点小儿科了。第三,德国的未来科技研究与实践,远落后于美国,无法支撑工业4.0这个宏伟的计划。这么说吧,没有美国的思想、软件和创新体系,没有日本的电子、生产管理与核心技术,德国仅靠自己是无法玩得动工业4.0这个超级战车的。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德国人为何能如此高调提倡工业4.0呢?找出路。发达国家中,只有德国的制造业GDP占比超过25%,制造业左右了德国的兴衰,而德国的兴衰又牵涉到欧盟的进退。本着就业和经济稳定,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兴起高端制造业回归的浪头,这对德国的高端制造威胁很大。而中国等中等发达国家的崛起,也在吞噬德国企业占优的塔基市场。更有,从全球的教育、文化、人口、市场总量、创新等综合要素看,德国在全球的话语权日渐弱小。


现在,智能化来临,设备与设备、工厂与工厂、行业与行业、国家与国家之间,依靠互联网的统一平台,借用信息化的及时沟通和分享,可以有效调配全球资源,以更小的投入,产生更大的产出,依然是经济学最经典的那一套做法。一方面,人类盘算着如何从中得到更多的福利,把人从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发挥人应有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我们却面临如何避开失业等灾祸,防止新一代勒德分子的怨恨海量般积聚。这仿佛一场左手与右手搏击的大战斗。


从思想上讲,工业4.0没有触及到技术进步与就业充足这对矛盾体的解决。很多国家的教育水平, 无法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造成了机器替代人的一幕幕悲剧。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产生更高的生产率、GDP和财富,却越来越落入到资本、企业家和高技能人士的口袋。技术进步越快,社会收入的差距就越大,而若强行帮助弱势群体,又会造成社会懒惰、贪欲与败坏的习气。显然,工业4.0的概念,没有提出以普通人就业与尊严为中心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对于德国这样高水平劳动力占优的国度,也许伤害不大,可对于众多的不发达国度,工业4.0会不会是一场摧毁工业与民生基础的闪电战?


从实践上看,人与世界的关系,依然停留在索取的层次:投入更少,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出。大规模生产,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普通人得到了之前几十年富人的享受,这是人性尊严的跨越式发展。这里面,技术、资本、工艺、流水线、精益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和民生进步的核心驱动力量。即使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幸福与痛苦,只有很少的部分与物质相关,更多的在于物质获取和分配体制。工业4.0的超级物质生成机器,对于公平、公正和公义,虽有明显的助推力,可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制造业的利润太薄了,资本、人才和社会关注度,远不如人工智能、信息科技行业那么热。于是,制造业也在寻思如何用新技术改造自己,提高盈利能力,并获得资本的青睐。上了几条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线,多了一套信息自动处理的管理软件,涉足了B2B或 B2C电商领域,就高声疾呼自己进入了工业4.0的新世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


若以工业4.0的划分方式,我们众多企业还处在2.0与3.0的边缘,那么该如何从工业2.0向工业4.0挺近呢?第一步,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每一台机器、每一个系统,都有智能的脑袋在执行生产和管理指令。这笔费用恐怕少说也得数万亿元,需要我们勒紧几十年的裤腰带才能付清投入费用,谁会干呢?第二步,引入自动化管理系统,改造现有的管理方式、决策机制和社会分工体系,这可是一场全社会的大运动,谁有这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呢?第三步,形成全球接受的软件与硬件标准,这样才能在国内与国际产能中,发挥产业与区域的大协同效应,这 得需要多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呢?


工业4.0,别管真假,要想动起来并非易事。它需要庞大的金融力量、技术先进性、产业话语权、文化主导力,这四个方面,美国最有实力,为何不发出工业4.0的呐喊呢?制造业只有美国GDP的10%左右,即使大力度回归,也顶多上升到12%左右,不足以改变美国的经济内在质量和外在格局。而且,美国牢牢地掌握了软件系统、创新机制的权柄,等着其他国家践行工业4.0,然后他们在大肆谋利的同时伺机赶超。


我们要不要跟进呢?心动,暂不急于行动,更不要乱动。工业4.0,除了对技术、设备、系统有很高的要求,还对教育和文化提出了极高的期待。它需要这样一种教育体系,培养出一大批精通一门技术,通晓跨学科领域,具备良好的艺术和文学素养,并展现出较 高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全才”。我们的考分式教育体系,至少需要几代人的艰苦改造,才有机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出这样的人才。没有这样的全才,就是给你工业 4.0所需的全部软硬件,也无法解决人才、效率、就业与平等的大问题。


而对于仓储物流、高端制造等企业,必须跟上工业3.0的步伐,瞄准4.0这个大目标,在内部的 自动化流程设计与应用,外部产业链的信息化对接与战略化合作方面,实实在在地进行一番战略、流程、组织与管理的改造。技术和设备,有人才能用活起来,而人的效能则有背后的组织决定的。


那我们就坐等工业4.0机会在眼前消失吗?不,不,不至于这么灰心,少说些时髦的概念,多做好眼前的事情。我们的眼光,要越过技术概念的狭隘视界,通览产业格局、组织管理与战略取舍的大宇宙。13亿 人、60多万亿GDP,这么大的一盘棋,多上几个工业4.0的车马炮,只会解我们的一时之渴,无法成就我们的赢棋的内生能力。立足于工业品2.0与3.0 的基础制造,埋头于营造工业4.0所需要的创新机制、教育体系和创新文化环境,无论制造业蹦出5.0还是 10.0的新概念,我们都能以东方人的智慧、西方人的技术和管理的融合姿态,我们这一代人开好局,接力棒稳稳地一代代传递着,定然傲立潮头,造福世人。






上一篇:解析 “互联网+”的本质与商业模式… 下一篇:ABB创新智能技术集体亮相重庆 彰…
分享
建议
反馈